第三届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2024年度山东省“十强”产业人才供需报告》正式出版发布

发布时间:2025-09-30 作者:

9月26日至28日,由山东理工大学主办、山东省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研究院承办的第三届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来自国内相关领域的政府代表、专家学者、职业院校、产业园区、企业代表、新闻媒体等300余人参加会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司原司长欧晓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于发友、科研管理处处长王新波,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产教合作处副处长汤霓,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办公室秘书长李利利,山东省发改委社会处处长刘俊,山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陈志浩、副处长郭庆志,济南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国,山东国投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山东人才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何伟,山东人民出版社社长田晓玉,《中国教育报》(职教周刊)主编翟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崔焕勇等出席会议,山东省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研究院院长刘昕主持开幕式。

崔焕勇代表学校致欢迎词。在简要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和近年来事业发展情况后,他指出,学校历来重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持续深度融合产教资源,逐步构建起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校企协同育人的高水平职教师资发展体系。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龙头企业以及职业院校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践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育人新机制。下一步,学校将大力支持山东省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研究院开展工作,办好现有的职业教育方面的研究生教育和职业技术师资本科教育,通过强化教师的企业实践与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规模与质量,为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与创新动能。

于发友代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他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唯一途径,要培养能够适应时代需求的高技能高技术人才,必须把职业教育和企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注重行业标准引领,实现校企同频共振,做好“政行企校”多元协同创新。他指出,对于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要进一步降低重心,由省级政府在教育部指导下统筹推进区域内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让市域发挥职业教育统筹能力,强化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对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要加强相关行业和头部企业的支持,有效助力学校办好职业教育。他强调,要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开发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联合企业做实做强实习实训基地,夯实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锲而不舍,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实现职业教育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

欧晓理作了讲话,他强调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经济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等重要职责。他强调,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路径,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教育创新发展意义重大。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推进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的重大举措和制度设计,是破解当前“产教融而不深、校企合而不作”难题的关键抓手,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他指出,要通过这次研讨会共商融合大计,深入探讨如何深化政行企校多方协同,优化联合体和共同体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实现真正的利益与共,互利共赢;共享创新经验,分享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实施共建、学生就业协同创新等方面的成功模式和有效路径;突破发展难题,聚焦在实践中遇到的堵点、难点和痛点,分析问题产生根源,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他建议,要建设并运行好联合体和共同体,要进一步强化政策引领与保障,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持续提升产教融合的数字化水平。

陈志浩指出,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山东省加大政策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双向奔赴,相互赋能,着力完善产教融合布局体系,围绕国家级园区、十强重点产业,构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支撑产业发展布局体系,引领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中找准服务面向定位,形成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要通过研讨会搭建起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凝聚共识的平台,促进产教信息互通、供需对接,推动联合体和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做到聚焦深度融合,在提升服务产业发展实效上取得新突破;聚焦数字赋能,以技术变革重塑产教融合新生态;聚焦系统推进,在开放协同中拓展新空间。

会上开展了《2024年度山东省“十强”产业人才供需报告》新书出版发布活动。该书是国内首次出版发行的关于山东省“十强”产业人才供需相关研究的书籍,该书由山东省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研究院组织编写,以山东省产教融合供需信息平台为数据来源,汇集了14所职业院校专家学者力量,遴选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十大优势产业,构建了山东省“十强”产业链全景图谱,建立了人才需求预测模型,剖析了“十强”产业领域的人才结构、缺口类型及培养方向,对于推动山东省“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滨州职业学院原副院长吴树罡教授主持会议主论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管理处处长王新波、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产教合作处副处长汤霓、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办公室秘书长李利利、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宋亚峰分别以“产教融合视域下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核心要素探析”“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需求为导向推动产教科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数字化赋能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等作了专题报告,交流了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思考和举措。国家有色金属产教融合共同体、江苏常州市域产教联合体、江苏太仓市域产教联合体、上海市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产教联合体、浙江宁波市域产教联合体、山东济南高新区市域产教联合体代表联合体和共同体,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代表职业院校,南京米好信息安全有限公司、青岛海之晨工业装备有限公司代表企业分别做了经验交流发言。

会议期间,举行了“两体”从实践到理论——新闻及科研论文撰写与投稿媒体交流活动,《中国教育报》(职教周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国远程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等报刊、杂志、出版部门负责同志与职业院校参会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

9月28日,会议组织了参会代表赴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典型单位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现场观摩学习交流。(侯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