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布

发布时间:2023-05-31 作者:侯庆来


今天,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发布会上,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邢顺峰,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王楗夫,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春艳,歌尔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高晓光就《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记者提问

部省共同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将掀起山东职业教育新一轮改革。请问,这一轮的改革有什么新特点?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邢顺峰:谢谢您的提问。按照省委、政府和教育部打造职教高地升级版的要求,在充分吸收职教高地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部省共同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这一轮改革有4个特点:一是时代性。面向现代化强省建设的新征程,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眼全局,优化定位,提升功能,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二是系统性。树立大职教观,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融合融汇,使职业教育成为驱动教育变革的活力因素,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因子。三是务实性。坚持务实管用,重在落地见效,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设计了分业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分区域组建产教联合体、嵌入式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组团式建设海外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等一系列实招硬招,有针对性地解决最迫切的关键问题。四是延续性。充分吸收职教高地建设及以往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与经验,锚定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这个目标,整省推进、上下联动,一张蓝图绘到底,改革主线不间断,创新步伐不停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新表述、新要求。作为首批全国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省份,山东在这一轮改革中,重点探索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落地路径,推动形成职业教育发展新生态。

第一,在职普融通上,探索建立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的新体系。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将持续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夯实职业教育基础,在不同阶段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实施职业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技术大学联合培养,稳步扩大“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规模,着力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让学生不论读职业教育、还是上普通教育,都有成长成才的平等机会和希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在产教融合上,探索构建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产教融合是办好高质量职业教育、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我们将对接“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分行业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对接山东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分类施策组建产教联合体,汇聚产教资源,放大聚合效应,让职业教育深度融入区域发展,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我们将打好“金融+财政+土地+信用”产教融合政策组合拳,有效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第三,在科教融汇上,探索问题导向、协同创新的新模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就要发挥好职业教育在创新链条上的关键作用。我们将推动职业院校面向区域产业发展现实需求大力开展技术开发、科技服务,企业出题、院校答题,校企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工艺改进、产品升级,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条,助力“万企转型”“万项技改”和“工赋山东”。同时,以科技创新牵引教育教学改革,反哺人才培养,努力塑成新优势,打造新的增长极。


记者提问

如何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发挥职业教育作用?

王楗夫:谢谢您的提问。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重大部署安排,并将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体系。

我省已发展形成体系完整、基础雄厚、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工业大省,在向工业强省迈进的新征程上,需要发挥职业教育作用、培养造就一大批与工业强省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提质升级,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围绕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聚力“头号工程”、大抓“三个经济”,以建设公共实训基地为主抓手,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从2017年起,在全省启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发挥职业院校和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的设备、技术、人才与资金优势,建设公共实训基地145家,其中,院校类实训基地65家,占比达45%。发挥重点企业的行业影响力,引导重点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混合所有制性质的二级学院,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鼓励职业院校与重点企业深化合作,从招生源头抓起,突出实践实训环节,实现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化、常态化。

二是推动名校名企合作发展形成新模式。着眼于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作用,创新企校合作有效路径。推进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与西门子公司合作,共建山东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引进西门子公司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和德国“双元制—西门子教学法”课程资源,再现西门子智能制造理念特征与关键技术,助力职业教育培训取得良好效果。推进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共建ICT学院,培育数字化转型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为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提供智力支持,形成职业学校与名企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

三是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形成新机制。围绕智能制造、电子信息、虚拟现实等“十强”产业领域,推动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突出人才培养模式“职场化”特点,形成与现代学徒制度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管理与运行新机制,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全面对接,形成以职业院校为主体、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实现产业链与人才链、教育链协同发展。加大对职业院校支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与专业体系,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制造业强省建设,源源不断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工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以公共实训项目实施为主抓手,推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研究出台公共实训专项政策。前段时间发布的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三批),包括“支持实施一批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项目”。我们正研究制定《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项目建设财政支持政策实施细则》,发挥好财政资金有效撬动作用,支持职业院校和龙头企业实施一批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企校合作、推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项目”。申报成功的公共实训项目可使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名义对外开展技能实训工作。初步计划每年认定公共实训项目50个左右。

二是抓好公共实训项目考核管理。对申报成功的公共实训项目,给予一年的建设期。项目建设期满后,我们将适时组织开展项目建设绩效评价工作,根据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每年确定不超过10个绩效评价等次为优秀的公共实训项目,并给予一定支持。实行项目动态管理,对考核不合格或存在其他不适合继续作为公共实训项目的,取消公共实训项目资格。

三是充分发挥公共实训平台作用。充分发挥公共实训平台在实习实训、供需对接、评价认证、成果展示交流等方面的作用,促进产教资源共享、校企优势互补、成果转化落地、产业协同创新、人才定向培养等工作落实。聚焦全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持续深化“技能提升·企业行”专项行动。鼓励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组建技能岗位群,与公共实训基地精准对接,完善企校共育人才体系,更好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记者提问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了战略人才力量。请问我省在加强职业能力培训、完善技术技能人才激励制度方面,有什么考虑?

周春艳:谢谢您的提问。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列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我省作为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培养了总量超过1440万的技能人才大军,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省委、省政府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育高度重视,当前我省的高技能人才和高技能领军人才总量等重要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发展成效显著。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相较于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需求,我们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供给缺口仍然不小。

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围绕《意见》的贯彻落实和我省发展需求,下一步将着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激励、使用、评价体系的优化提升,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特别是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技术技能人才激励制度建设等方面,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立足服务发展战略,培育高技能人才。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是联接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最核心最基础的劳动要素。我们将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战略发展需要,大力实施万名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行动和“技能兴鲁”百万工匠培育行动,突出产业链、新兴产业需求,动态调整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目录,逐步扩大高级工以上政府补贴性技能人才培训规模,扩大高技能人才队伍,促进领军人才成长,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二是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升整体技能水平。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壮大,需要有厚实的技能人才基础。针对劳动者技能水平的提升,我们将以《山东省“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为指引,建立需求牵引的培训体系,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目录清单管理,促进培训与就业、与产业、与评价“三联动”机制。赋能全省重大发展战略,组织实施齐鲁绿色低碳职业技能培训项目(2023—2025年);发挥重点产业就业支撑作用,组织开展“齐鲁建筑工匠”技能培训行动;助推“山东手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手造企业用工保障等四大行动;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加强中国特色学徒制培训,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工作室等培训载体建设,为培育高技能人才后备力量搭建高水平平台。

三是健全评价激励机制,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进一步发挥好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完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健全技能人才工资分配制度,落实《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分职业、分技能等级发布技能岗位工资价位信息,指导企业合理评价技能要素贡献。进一步做好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和宣传工作,提升高技能人才的荣誉感、获得感。今年还将推荐选拔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继续认定一批“齐鲁首席技师”等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全社会树立一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典型。

四是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我省通过参加世赛、国赛,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培养选拔了一批优秀高技能人才,为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树立了榜样。今年我们将继续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在广泛开展“技能兴鲁”系列职业技能竞赛的同时,我们将首次举办全省性职业技能竞赛,目前“第一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正在紧张筹备中,将于6月16日—18日在青岛举行。届时欢迎记者朋友采访报道,持续关注我省各项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营造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


记者提问

歌尔集团是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请问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有什么具体措施和收获?

高晓光:谢谢您的提问。

歌尔作为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把产教融合作为公司重要发展战略,把人力资源建设延伸到培养环节,在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等专业领域,校企联合探索实施“1+1+1”的歌尔匠造班人才培养。

第一阶段,在校学习,学校为主、企业为辅。面向专业对口的大一学生,通过专题宣讲、企业参观、实地体验等,引导学生自愿选择进入“歌尔匠造班”学习。学生在校学习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程,企业开发“职业规划课”和“企业文化课”,并派遣企业辅导员住校,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引导。

第二阶段,在歌尔匠造培训中心学习,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培训中心由潍坊市教育局、坊子区政府、企业与学校四方共建。歌尔配置了价值1.2亿元的生产设备用于实训教学,派遣80余名工程师、工艺师作为专职实训老师,开发了70余门实训教材、1万多份企业技能知识点。学生在这里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系统训练岗位操作技能,熟悉企业环境和文化,中心的实操课时超过60%。

第三阶段,企业顶岗实习,工作与学习相融合。歌尔专门设置学徒岗位,配备岗位导师,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工作实践中,进一步提升职业能力和素养。2022年有865名匠造班学生进入模具制造、设备调维等岗位实习,占该岗位在职人数的22%。学生在实习阶段即纳入企业技能型人才成长发展体系进行管理,给予相应的技能评定、职等晋升与薪酬调整。学生毕业后双向选择,入职歌尔占比超过70%。

截至目前,我们采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实践“1+1+1”的歌尔匠造班人才培养模式已有5年时间,歌尔已经与50多所院校密切合作,建设了6所现代产业学院、40多个校企合作专业,歌尔提供企业奖学金,高职生入职享受本科生薪资。匠造班已为歌尔输送人才3130人,毕业即入职、上岗即胜任。实践证明该模式所培养学生就业意愿强、关键能力高、用人部门评价好,已成为歌尔优质稳定的技能型人才来源。

参与职业教育是提升企业人力资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山东省出台了混合所有制办学、“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等产教融合支持政策,潍坊市成立了产教融合研究院,建立“政府-学校-企业”共建共管的机构,为我们的产教融合工作提供了全方位保障和支持。下一步,歌尔将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深度参与产教融合共同体和产教联合体建设,把歌尔匠造班模式推广至上游配套企业及产业园同类企业,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探索新的经验。


记者提问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是产教融合的新机制、新举措。请介绍一下我省准备如何落实

邢顺峰:谢谢您的提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创新提出了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制度设计,这也是我们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新模式的重点改革任务。

关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我们将对接“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分行业领域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全省统筹、跨界整合、跨区域联合,集聚职业院校、本科高校、重点企业、科研机构等资源,产教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供需匹配,打造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建设中注重这5个方面:一是行业指导,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制定建设方案,对共同体建设提供全程式协调推动;二是多元参与,由高水平大学和职业院校以及领军企业、“链主”企业牵头,吸纳相关领域的院校、院所和重点企业、社会组织参加;三是整体联动,全要素整合产教资源,全方位深化产教融合,全链条式助力产业和教育发展,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联合开展产教布局优化、急需人才培养、短板技术攻关;四是信息支撑,搭建产教融合信息平台,汇聚产业信息、教育信息以及共同体各主体的供给和需求信息,实现多元主体实时互动交流;五是项目承载,开发设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术创新等一系列产教对接项目,确保实质性参与、实质性受益。

关于市域产教联合体。市域产教联合体实施教育与产业双轮驱动,汇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资源,协同推进人才培养与招聘、职业能力培训、技术研发服务、成果转移转化推广及创新创业孵化器、青年友好型城市和时尚社区建设。我们将对接山东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和全省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建设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三个产教联合体,绘制产教对接图谱,引导产教资源紧密对接,提升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同时,各设区的市,各经开区、高新区及功能区,“一地一案”、分类施策,依据区域特色产业组建产教联合体,上下支撑、左右协调,形成多中心、多层面的全省产教对接新格局。用1年左右时间,原则上全省16个设区的市,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及16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个省级新区,分别建立联合体;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也可建立联合体。到“十四五”末,原则上各产业聚集区均建立产教联合体,运行机制完善,建设成效明显,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性联合体,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