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承担着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了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从全局高度就“办什么样的职业教育”、“怎样办职业教育”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对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加快建设技能型社会等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重要会议和场合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科学阐释了“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根本保证”、“从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程高度认识职业教育战略地位”、“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等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他在任职福州市委书记期间兼任闽江职业大学(现名为闽江学院)校长,亲自指导解决学校发展重大问题,为学校发展把舵定向、谋篇布局。他明确提出,“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党对学校工作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办好职业教育当然也不例外。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强调各级党委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作用。他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党委组织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责使命,具化了各级政府办好职业教育的工作靶向和落实基点,确保了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二)从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程的高度认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职业教育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作出了科学论断。他多次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这一论述明确了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科学技术变革不断加快,我国急需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就业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其根本使命。 (三)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而在不同时段和场合面对不同受众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将职业教育功能表述为培养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助力脱贫攻坚和服务教育对外开放等诸多方面。这些论述虽然有侧重点,但彼此间联系甚为紧密,都属于服务人的发展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两大基本职能。 就“培养什么人”,早在福建宁德任职时,他就明确指出“兴办各级职业教育,培养专门人才”。这里的专门人才指的就是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应用型人才。在论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时,他提出,“要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提高培训质量,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近年来,“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等论述越来越多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中。新时代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目标也随之日渐清晰。 就“促进就业创业”,他在任职浙江省委书记时就明确指出,“积极组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创业和就业能力”。“要继续重视加强职业教育和下岗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重点解决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和贫困人员就业问题”。就业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通过职业教育,我们不仅能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更能实现好就业、就好业。 就“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的重大论断。他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脱贫攻坚期内,职业教育培训要重点做好。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能就业,这一户脱贫就有希望了”。他在安徽考察时指出,“要做好教育扶贫,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教育跟不上世世代代落后,学一技之长才能有更好保障”。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在培养涉农技能人才、输送涉农技术下乡、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作用,具有“兜底性”功能。 就“服务教育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邀请 3 万名发展中国家妇女来华参加培训,并在当地为发展中国家培训 10 万名女性职业技术人员”;“未来五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六个一百’的项目支持,包括一百个减贫项目、一百个农业合作项目、一百个促贸援助项目、一百个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一百所医院和诊所、一百所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十二万个来华培训和十五万个奖学金名额,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五十万名职业技术人员,设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等”;“我们将通过派遣专家、建立职业培训中心、加强中非人才培训和企业家交流,切实帮助非洲解决工业化人才需求和能力建设问题”。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主动担当,发挥专业优势和特色资源,推动国际合作持续深化,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等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从思想理念上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重大论断,还从实践面向上指出了职业教育要走出一条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改革创新之路,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概括起来,职业教育需要在四个方面开展具有自身类型特色的改革创新探索:一是同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结合,重视市场需求和实践教学;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四是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 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地强调职业教育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在福建时,他为闽江职业大学提出了“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并强调“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要重视实践,不能只在‘黑板上种田’,一定要教给学生实际本领,使他们回家后有可能成为生产能手”;在浙江时,他指出“坚持职业教育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实训相结合,合理确定文化教育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努力走出一条浙江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在上海时,他要求“积极发展面向市场的职业教育,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作为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的关键。2014年,他在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示中提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2021 年,他再次强调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与机制的独特性,在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基础上,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的校企协同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将职业教育和培训作为一个体系进行规划。他指出,“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培训体制机制问题,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因此,职业院校要切实履行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并重的法定职责,为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面对新时代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这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重要举措。该举措既纵向贯通了中高本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也实现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有机融合,更探索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坚实保障。一是积极营造技术技能人才适性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二是树立正确人才观和选人用人观。在任职浙江省委书记时,他明确指出,“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不在于是否考大学,而在于他的实际本领”;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他强调,“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三是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并且让这一观念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四是加大制度创新和投入保障,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这些重要论述,为持续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创造了条件、凝聚了共识和营造了环境。
来源:《教育研究》《中国教科院课题组: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节选;作者:中国教科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执笔人:王新波、王敬杰、张浩、聂伟、宗诚、赵晶晶、杜云英、王纾、尹玉辉、吕华、王春燕、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