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06 作者:
山东:职教高考走过十年 学生成长之路越走越宽
从2012年起,山东开始探索职教高考之路。经过十年发展,山东职教高考逐步由单一类型招生,发展为“统一考试招生、单独考试招生、综合评价招生”三种类型并行招生的模式,为不同类型考生提供了不同的升学通道,搭建起人才成长“立交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十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山东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率先突破、锐意进取,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吸引力和贡献度,职业教育发生了历史性、格局性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待在齐鲁大地形成了“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
省委、省政府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写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改革攻坚行动,作为科教强省、创建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支撑,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持续加大政策供给,一张蓝图绘到底,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构建中职、高职专科、职教本科和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职业教育学制体系,基本形成了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十年来,先后出台《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3〕126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19号文件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5〕17号)、《山东省教育厅等11部门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十条意见》(鲁教职发〔2018〕1号)和《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20〕3号)等综合性改革文件,同步制定60多项配套政策,建立30多项制度,涵盖考试招生、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双师型”队伍、办学制度、保障机制、管理体制、国际交流等,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形成了全方位支撑和保障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体系,山东始终走在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前列。
把产业升级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客观需求,与社会对畅通职校学生成长发展渠道的迫切诉求有机结合,在全国率先建立“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职业技能考试采取实际操作形式,对技能大赛优秀选手免试专业知识和技能,“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计划从2012年的2600个增加到2022年的1.8万个,报名人数从最初不到4万人增加到21万多人。这样,职校学生既可以上高职专科和本科,又可以上应用型大学,基本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框架,为山东新增劳动力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建立健全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对口贯通培养机制,开展长学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目前试点专业点133个,年均招生规模6390人,比最初分别增加111个、4750个。稳步扩大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招生规模,2022年专业点数1500个,年均招生11.6万人,比最初分别增加949个、8.5万人。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有了更大空间,吸引力明显增强,很多学校招生情况喜人。2022年,全省中职招生有2.67万人超过普通高中线,高职招生有4.14万人达到本科线,1.29万名普通高中在校生转入中职学校,学生和家长开始摘掉“有色眼镜”,主动选择职业教育,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作为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省份,山东注重发挥产业基础扎实和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等优势,建立完善产教对话机制,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明确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9项税收优惠政策;优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收费标准,有效补充办学资源不足;建立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将学生实习实训补贴和投保经费统一纳入公用经费补助范围;推动规模以上企业按职工总数的2%安排实习岗位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出台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吸引头部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全省建设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322个、专业993个、实训基地1900个,524家规模以上企业入驻,拉动社会投资120多亿元,生产性实训基地产值达24.13亿元,有效激发了办学活力。建立常态化产教对话制度,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园区35个,组建各类职教集团198个,遴选培育310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90个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项目,实施184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推动工厂建到校园里、课堂搬到车间去、专业长在产业链上,参与行业企业12000余家,覆盖加工制造、轨道交通、建筑、海洋渔业、软件、家政养老、现代物流、跨境电商等十几个产业(群),中、高职校均合作企业分别达到14家、268家。在疫情最严重和企业用工最吃紧时期,组织动员30多万名职校学生冲上去、顶得住,有效支持了上千家企业复工复产,在共抗疫情中强化了校企命运共同体。
出台《山东省职业院校基本工作规范》,实施职业院校规范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研究制定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专业发展水平考核方案,按类型教育特点引导学校按类型教育规律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推进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改革,面向产业分专业集群成立了23个省行指委,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方向,组建教学创新团队,开发322个专业教学标准和147个中职、高职与职业(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推广项目、案例、情境和模块化教学,让学生喜欢学、学得进、长本领。以教学研究和资源建设促进教学改革,全省立项2919个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设省级以上教学资源库80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221门,面向全国确定72项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重大课题。全省325所学校承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试点规模近20万人。加强名校强校建设,全省建设208所省规范化、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职学校、70所高水平中职学校,25所省技能型高职特色名校、37所省优质高职院校,高水平中、高职院校分别由2012年的65所、13所,增加到208所、40所。紧密对接“十强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项建设中职品牌专业296个、特色化专业200个,高职品牌专业(群)210个、高水平专业76个,引导学校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校校有特色”。中、高职高水平品牌专业(群)分别由2013年的10个、28个,增加到现在的496个、286个。
健全学校自主招聘制度,实施“能工巧匠进校园”工作计划,建立高水平教师引进“绿色通道”,以测试专业技能和执教能力为主,对业界优秀人才可采取试讲、技能操作、专家评议或直接考察的方式组织招聘。允许教学急需但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专业人才先作为兼职教师使用,待取得教师资格证后再转为正式教师。近十年,共有5000余名高层次技能人才到校任职任教。核定职业院校人员控制总量,允许职业院校教职工人员控制总量的20%不纳入编制实名制管理,由学校自主聘用专业兼职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能力,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制度,培育造就一批专业(学科)骨干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认定569名省级职业教育名师、292名青年技能名师,建立了348个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300个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全省“双师型”教师比例由2012年的30.2%提高到60.9%。
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打破部门利益藩篱,将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全部下放属地管理,形成了权责明晰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坚持学校的事由学校说了算,将研发机构设置权、人才招聘权、职称评审权、内部薪酬分配权、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权“五项权利”,全部下放到学校。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改革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会动手的先上,贡献大的多得,公办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水平可达到所在行政区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5倍;学校对外开展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取得的收入结余,可提取50%以上用于教师劳动报酬,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专业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松绑减负,放开学校干事创业的“手脚”,激活学校发展的一池春水,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在市场中寻找发展空间、提高核心竞争力。
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山东10部门联手支持职业院校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一方面有计划地学习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推动“双元制”、TAFE等模式本土化,鼓励职业院校与国外高水平院校建立一对一合作关系,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48个,服务高水平外资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建立与德国、东欧、东盟、非洲等密切合作的国际职业教育联盟和交流合作机制,组织全省47所职业院校与11家大型企业“组团出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15所海外职业技术学院,设立57个办学点,打造“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培训海外员工30多万人次,为促进当地就业、提升当地人民收入水平和服务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的看,十年的披荆斩棘,一路风雨一路彩虹,“全国职教看山东”这张名片越来越响亮。今天,山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从2012年部省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到2020年部省共建首个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山东诸多探索被吸纳进国家的政策文件中,职业教育学制构建、“职教高考”制度、教师自主招聘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混合所有制办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技能大赛新赛制改革等做法在全国推广,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近20处重要突破参考吸纳了山东的首创做法。山东在2014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16年国务院举办的纪念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20周年座谈会、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2022年“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山东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2015年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评选中,获最高奖项特别奖。山东两次入选国务院表扬激励的全国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省份。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数、奖牌数跃居全国“双第一”;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二,平度职教中心获得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首个特等奖;27种教材入围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位居全国第三;31个团队入选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位居全国第二;22个职教集团入选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位居全国第二;6所职业院校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位居全国第一;65所国家中职示范校、15所国家“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分居全国第一、二位。克服疫情影响,山东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暨技能大赛开幕式,连续三年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主赛区,教育部专门给省委、省政府发来感谢信。
2019年以来的高职三年扩招计划中,全省高职扩招37.34万人,10.43万名退役军人、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社会群体人员走进职业院校提升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职业院校每年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超过200万人次,为稳就业、保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职业院校每年为社会输送70多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优势产业、乡村振兴、海洋强省、脱贫攻坚等领域新增劳动力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今年,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将“建成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列为今后五年要干的200件大事之一,目前正全力创建国家职业教育示范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不断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更好满足老百姓对高质量多样化职业教育的期盼需求,努力实现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现代化强省建设和助力共同富裕、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实现新的更大作为、贡献更大力量。